——从“立身扬名”到“扬名立万”到“大腕”的文化演进
王端
金庸各种武侠小说深入人心,侠客们在江湖上“扬名立万”的话语、故事不断呈现,使“扬名立万”成了大众追求出名的流行语,也给语文教师和语言文字工作者提出了解释的难题。“扬名”,把自己的名声传扬出去,广为传播,成为名人。“立万”,什么意思?与“扬名”并列,“扬”与“立”的意思基本相同,那“万”跟“名”应该也相近,但查遍“万”的所有义项,没有一个能合适地套进来,那“扬名立万”是不是一个错的词语?如果错了,为何没人纠正?
深究起来,这事真不简单,涉及语言文字社会的方方面面。
“扬名立万”确实不是本有。正确的写法应该是“扬名立身”。最早的说法是“立身”+“扬名”,二者不是简单纯粹的并列关系,而是有低维度到高维度的跃升。《孝经?开宗明义》:“立身行道,扬名于后世,以显父母,孝之终也。”“立身”,就是孔子所谓的“三十而立”,到了这个岁数,家庭、宗族、社会、国家等你该承担的责任都担起来了,一个充分社会化道德化的你就真正站起来了。但这只是行道的起点,要做出伟大的功业,造福苍生,让你的好名声传扬四海,赢得身前身后名,别人一提你,就说你是谁谁谁的孩子,父母脸上也无限荣光,这才是孝的最高目标。
《孝经》是十三经中最浅显的一部,过去基本上就是蒙学读物,幼儿园、小学水平。“立身扬名”又是“开宗明义”的题头,就是个瞎汉,对这个词也不会陌生。按道理,“立身”和“扬名”不会颠倒,搞反逻辑,但在不断的文化演进中,没文化的俗文化浸入,就有了“扬名立身”的说法。
导致“扬名立身”变为“扬名立万”,罪魁祸首,是“身”字的草书。草书为方便快捷,能省则省,能连则连,“身”字最上边的一撇保持,下边一撇保持,整个字与俗体的“万”字接近(“力”字横画起笔处连了个斜笔),瞎白丁啥也不懂,看着像“万”,就一股脑儿地读“万”。错误的东西就像中了瘟疫,再多再好的医生也没法医治。
消灭不了就存在,存在即合理。文化人接受了这种现实,还得像相声《借马褂》一样,为本来的“不合理”赋予冠冕堂皇的“合理”的解释。正统文化历史找不出,只能跟“近亲”生成。既然“扬名”的“名”指人的名字,那就让这个“万”字表示人的姓氏。两下里初次见面,互不认识,一躬身,一抱拳,请对方“报(道)个万儿”,不客气地就说“亮个万儿”。有人说,这个“报个万儿”,有抱拳的姿势,应该作“报腕儿”,其实不对。而做“蔓儿”,也是进一步的俗文化的推演。
清朝无名氏《小五义》五十八回:艾虎说:“不用,我还有句话,你先给我带回去。你们寨主是什么万儿万儿?可就是问姓。”燕南居士《永庆升平》十二回:有二百多人说话:“合字吊瓢儿,招路儿把哈,海会里,赤字月丁马风字万。”后边还予以说明,这些都是江湖豪杰、绿林英雄的黑话,“月丁马风字万是两个人姓马的”。古代中国,“贵姓大名”,随便问人家的姓,很不礼貌,故得加“贵”字。直呼其名,更不礼貌,弄不好会招来一顿胖揍。最常用的交流符号,套上文明枷锁,就有必要变通。“立万”这形近而误的语言梗就派上了用场。从清人的小说可看出,问对方姓什么,就是用“万儿”,首先在江湖人士中流传,带黑话和切口的味道,普通人初次听,也不明所以,故作者特意加注,“什么万儿万儿,就是问姓”。
如当今《智取威虎山》流行一样,“天王盖地虎,宝塔镇河妖”也迅速为大众熟知,千家万户都像中了魔似的,开始给自己的“姓”找个黑话借代式的“万儿”,远远不限于“弓长张、立早章”之类的拆字,比如我姓王,我就是“虎头万儿”(老虎头上有个“王”字)。姓“冯”的,就是“补丁万儿”(“冯”与“缝补丁”的“缝”谐音)。姓“魏”的,就说“张嘴万儿”(张嘴“喂”吃的)。觉得梗旧了,就再创新取新的“万儿”。小说家还算是有文化的,到鱼龙混杂的江湖,听音记字就是常态,一般艺人就把“万儿”写成“蔓儿”,普通人也更习惯地用“蔓儿”。
但这并不是在错误的路上继续狂奔,不用简单的“万儿”而用难写的“蔓儿”,除了记音错误,是又赋予了丰富的内涵。艺人们江湖奔波,到了一个新的地方,拜地头蛇拜码头,人家让你“报个万儿”,并不是简单地让你报个“姓”,你一个小人物,说姓张姓李几乎等于无效信息,关键是你得报出你是哪个山头,哪个宗派,属于哪条枝,是哪个“蔓儿”上。是让你亮出谱系,由亲疏关系决定接纳与否。此处的“蔓儿”,不读四声man,而是四声wan,就是枝蔓的意思。
发展到金庸、梁羽生等新武侠,“报个万儿”,还是继承旧武侠的“万儿”写法,没采用艺人们扩大化的“蔓儿”写法,但“扬名立万”,“立万”却又被赋予建立功业的意思。虽然语言学上只有连带一点的道理,因为是名人名作,这错误,人们竟然接受了。
2001年,冯小刚导演的《大腕》上演。此“大腕”最初指演艺界的名人、明星,后来也指在某行业某方面有本事有能力的人。这个“腕儿”,是“万儿”“蔓儿”的新时代演化,据说是王朔发明的,不知确否。
有人说,“万儿”“蔓儿”都有点牵强,“腕儿”,表手腕,引申指手段、本领,古人“报万儿”时握拳,也可说抱着手腕。此话欠妥,属想当然,古书上并没有“报腕儿”的写法。像形容美女的玉腕、皓腕、雪腕、霜腕,形容男士的扼腕、断腕等,都用的是“腕”的本义。引申义有一“老腕”。元代张雨诗:“霜毫犯冠箨,墨汁滓衣汗。何功使愿果,尽力输老腕。”用毛笔练字时,很是狼狈,写不好,抓耳挠腮,不知不觉,雪白的笔毫,竟然捅到了竹笋皮制成的帽子上。浑身冒汗,又急又气,不小心又把砚台打翻,墨汁泼了一身,与出的汗里外钩连。但练好字的美好愿望一定要实现,什么功夫可以达成此愿景,无他,唯手熟尔。只能打起十分精力,通过用老的手腕把精气神输写在纸上。这“老腕”,自嘲自怜,与现代意义上的“腕儿”毫无关联。元代马廷鸾《赠张君》:“人生识字忧患始,底用区区更出奇。我欲扫空闲笔墨,只凭老腕把锄犁。”这“老腕”也是提起劲,悬好腕,像老农民耕田种地一样,不玩一点虚的,老老实实把字写好。
梳理下来,“立身扬名”是基础,“扬名立身”是变体。“立身”变“立万”起初是错认,后来是将错就错。“万”字本义、引申义与“身”字无关,但靠“扬名”中“名”字牵引,赋予了“姓”的含义。此后再引申出名号、宗派、功业等含义。这里有俗文化的参与,有江湖艺人的推波助澜,反映了光怪陆离社会的许多方面。
免费获取50个高分名字,添加 微信:llucky0309 备注:宝宝取名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7zaixian.com/2247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