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杨宣碑额
作品简介:碑在河北唐山西霍村,碑身及额通高178cm,宽80cm,北魏延昌元年(512年)刻。碑額为阴刻楷书。
释文:魏故宁远将军广乐太守相仁男杨府君之碑。
赏析:竖四行十八字。与正文当出一人之手。康有为《广艺舟双辑》评此碑书法为“精品上”,“如苏蕙织锦,绵密迴环”,显见爱重实意,
2.元显儁墓志盖
作品简介:北魏延昌二年(513年)刻,河南洛阳出土,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。拓片盖长72cm,宽 66cm。
释文:魏故处士元君墓志。
赏析:二行八字,洛阳体楷书,为较早的楷书志盖,外形亦独特,作龟背形。字体劲健浑厚。
3.贾使君碑额
作品简介:碑阳拓片通髙175cm,宽83cm,北魏神龟二年〔519年)立于山东兖州,现藏山东曲阜孔庙。
释文:魏兖州贾使君之碑。
赏析:楷书三行八字。笔画细劲,骨势清和。
4.穆玉容志盖
作品简介:拓片盖长39cm,宽40cm,立于北魏神龟二年〔519年〉,出土于河南洛阳,于右任旧藏。
释文:魏羽林监轻车将军太尉府中兵参军元珽字珍平妻穆夫人墓志铭。
赏析:六行三十二字。结字匀整,笔画精到,刊刻精致,显为高手之作。
5.穆纂志盖
作品简介:拓片盖长49cm,宽49cm,立于北魏正光二年(521年),出土于河南洛阳。
释文:穆君墓志之铭。
赏析:盖题两行六字,楷书。书写随意,逸笔草草。楷书志盖中,精整莫过《穆玉容墓志》草率则如《穆纂墓志》一类。
6.张猛龙碑
作品简介:全碑拓片高153cm,宽87cm,额拓高44cm,宽40cm,石立于北魏正光三年(522年),山东曲阜,现存曲阜孔庙碑林。
释文: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。
赏析:芒行十二字,魏楷。此书骨骼清峻,气象峥嵘,寓雄强于秀丽之中,多为后世书家所称道。
7.鞠彦云志盖
作品简介:拓片盖长25cm,宽29cm,北魏正光四年(523年)刻,清光绪初年出土于山东黄县,曾藏黄县县署。
释文:黄县都乡石羊里鞠彦云墓志。
赏析:盖题三行十二字,楷书。书刻简直,宽博浑朴,平中见奇。
8.根法师碑
作品简介:全碑拓片高125cm,宽81cm,额拓高31cm,宽31cm,立于北魏孝昌三年(523年),石在山东乐安。
释文:马鸣寺魏故根法师之XX。
赏析:布局成品字形,残损末二字。值得一提的是《根法师碑》的章法与刻法。叶昌炽《语石》云:“《马鸣寺根法师碑》额作二层,上层‘马鸣寺’三字,阴文竖列。下层‘魏故根法师之 XX’八字,阳文横列,此皆石刻中所希见,非通例也”。同一额上,既有竖式阴文,又有横式阳文,是出于书手或寺庙的要求,还是出于刻工的擅自发挥,还是后来在阳文上方的空间里补刻了阴文,都不得而知。这在古今碑额之中,都是一个有趣的孤例。
9.李遵志盖
作品简介:拓片志长82cm,宽82cm,盖略小。刻于北魏正光六年(525年),出土于河南洛阳,现藏首都博物馆。
释文:魏故龙骧将军洛州李使君墓志。
赏析:盖题三行十三字。此盖书迹有行距无字距,空间章法活泼有趣,字略呈扁方,随体大小,不拘一格。点成鸟形’有鸟篆意味。“将、洛、州”等字篆法不合六书,不易辨别。
10.元焕志盖
作品简介:拓片盖长63cm,宽66cm,立于北魏(525年),出土于河南洛阳,于右任旧藏。释文:魏故宁朔将军谏议大夫龙骧将军荆州刺史广川孝王墓志铭。
赏析:盖题五行二十五字,阳文篆书。此盖书迹在结构与某些偏旁处理上富于情趣,圆转和变 形有一种陌生的美感,装饰意味极浓。
11.杨乾志盖
作品简介:拓片盖长51cm,宽44cm’刻于北魏孝昌二年(526年)’出土于河南洛阳。
释文:魏故清川太守墓志。
赏析:盖题三行九格八字,中空一格。书迹笔趣生动,写刻皆随意简率,“川”字左右两笔各盘叠九绕,当为填满界格而设。一般情况下,笔画少的字,往往采用这种办法占有空间。
12.于纂志盖
作品简介:拓片盖长60cm,宽60cm,刻于北魏孝昌二年(526年),出土于河南洛阳。江苏武进陶兰泉旧藏。
释文:魏故银青光禄大夫于君墓志。
赏析:盖题三行十二字。楷书,笔画劲挺,风格质朴简率。
13.李谋墓志
作品简介:全拓长74cm,宽50cm,刻于北魏孝昌二年(526年),出土于山东安丘,旧藏山东金石保存所。有翻刻本。
释文:大魏故介休县令李明府君墓志。
赏析:题额六行十二字。此额阳文浅刻,用笔率意洒脱,提按节奏分明’结字生动,收放自如,毫无板滞扭捏之态。
14.于仙姬墓志盖
作品简介:志盖拓片长32cm’宽41cm,刻于北魏孝昌二年(526年),出土于河南洛阳。
释文:大魏文成皇帝夫人于墓志铭。
赏析:三行十二字,楷书,阳文浅刻,笔意鲜明,浑朴大方。
《李谋墓志》作碑形,额阳文似双钩,与《于仙姬基志》刊刻同法。即在笔画轮廓外侧施以细线阴刻,使笔画凸现阳文效果。此法为后来志盖所常用,即叶昌炽所言“……阳文,洪氏隶续谓之黑字,……又有中间凸起’四围一线阴文,深陷如坳,大都浅刻平漫,黑文满布”。
15.于景志盖
作品简介:拓片盖长50cm,宽50cm,刻于北魏孝昌二年(526年),出土于河南洛阳,中国历史博物馆藏。
释文:魏故武卫于公之墓志。
赏析:题额三行九字。此盖笔画起收转折处皆重按’形成圆肥节点,又圆点及各端点多刻画成鸟形,应是较为典型的一种鸟篆。
16.元寿安志盖
作品简介:拓片盖长48cm,宽48cm,立于北魏孝昌二年(526年),出土于河南洛阳,江苏武进陶兰泉旧藏。
释文:魏侍中司空元公墓志。
赏析:三行九字。“中”字竖笔为了填满界格’盘曲折向十次’可见早期叠线篆风格之一斑。
17.胡明相墓志
作品简介:刻于北魏孝昌三年(527年),出土于河南洛阳。
释文:巍故胡昭仪之墓志铭。
赏析:篆额三行九字。此盖书起收均见笔锋’但较为含蓄凝重,有垂露篆意趣。布白匀整’用笔方圆兼用,一丝不苟。“故、胡、之”等字首横盘曲八折。
18.元湛妻薛氏志盖
作品简介:盖长、宽皆34cm,北魏武泰元年(528年)刻,河南洛阳出土,张钫旧藏。
释文:魏故元氏薛夫人墓志。
赏析:三行九字,阳文篆书,笔画丰肥宽厚’端点处出钩锋利’具有明显的装饰性。
19.笱景志盖
作品简介:北魏永安二年(529年)刻,河南洛阳出土。志盖长61cm,宽65cm。志楷书’盖阳 文篆书。
释文:魏故仪同笱使君墓铭。
赏析:三行九字,笔画勻停规矩’起收处有细小出锋,具有装饰性。
20.穆彦志盖
作品简介:拓片盖长30cm,宽32cm’刻于北魏永安二年(529年),出土于河南洛阳。
释文:魏故穆君之墓志铭。
赏析:三行九格八字,中空一格。相比之下,其刊刻草率得多。浅刻双钩,笔道时有断变,已经不见笔意。但此盖可能就是杂体的“芝英篆”一类,笔画首尾皆分叉成“芝英(灵芝)初生”状。
21.宋灵妃墓志
作品简介:拓片盖长42cm,宽42cm,立于北魏永兴二年(533年),河南洛阳出土。
释文:魏故广平郡君长孙氏宋墓志。
赏析:竖三行十二字。以楷篆来书写志盖在此期仍是主流’风格承袭碑额楷篆一路,以垂露收笔多见,渐带有细微出锋。此盖书刻较为随意,字法也有变异处。
22.邸珍墓碑额
作品简介:此碑东魏天平元年(534年)立于河北曲阳。拓片碑身高153cm,宽101cm,额高50cm,宽59cm。
释文:魏故侍中散骑常侍定州刺史司空邸公之碑。
赏析:额题楷书,结构宽博,字画劲健,偶有隶书雁尾。
23.嵩阳寺碑额
作品简介:拓片及额拓髙宽尺寸阙如,立于东魏天平二年(535年)。
释文:嵩阳寺伦统碑。
赏析:此盖书法规正整饬,横平竖直,作为对称轴的垂角收笔两边同时出锋,显然不是写出来的.又个别笔画刻成花朵藤蔓之状,完全成为装饰性的美术字,有美感而没有了书写的笔意。从形体上看大概这就是所谓花体字。“嵩”字、“寺”字上部皆盘曲八折。
24.长孙囧碑额
作品简介:碑形墓志,额拓长48cm,宽25cm,立于东魏天平四年(537年),出土于河北磁县,现存西安碑林。
释文:魏故大中正长孙公墓志。
赏析:题额五行十字。此额书线条平滑,笔意痴钝,锋芒全无。风格上似乎暗合于东魏平板无神的时代特征。而正文楷书极有特色,平划宽佳,端方雍容,让人想到颖字。
25.封延之志盖
作品简介:全碑拓片长157cm,宽83cm,额拓高63cm,宽53cm,立于东魏兴和三年(541年),出土于河北磁县。
释文:魏故侍中司徒尚书左仆射封公墓志铭。
赏析:四行十六字。篆法错讹较多("中”字虽也九叠盘曲填满界格,但“口”部左竖刻断,己不成字,其余错讹比比皆是),间杂隶笔,笔画平沓松散,呆板僵滞,生气全无,不知是当时书手水准有限,还是拙劣工匠刊刻所为。东魏仅17年,除了延续北魏楷书、楷篆风格的额盖之外,还有一些承接楷篆结构、毫无笔锋、线条圆滑软滞的额盖,如《长孙囧碑额》、《封延之志盖》、《元光基志盖》等。东魏的楷书也总体衰落,梁启超在楷书《元湛妃王氏墓志》跋语中说:“……撰、书盖皆同出一手,字颇伤平板,神龟、正光间雄迈之气尽矣”。其实不独楷书“雄迈之气尽矣”,篆书亦然。
26.孔子庙碑
作品简介:全碑拓片高179cm,宽85cm,额拓高38cm,宽26cm,立于东魏兴和三年(541 年),山东曲阜,现存孔庙碑林。
释文:鲁孔子庙之碑。
赏析:题额两行六字。虽无《西岳华山庙碑》那样显得有章法,线条较为也单一,但篆法处理和空间安排更为大胆,字势开张,工整中带有草意,生气过之。
27.元光基志盖
作品简介:拓片长37cm,宽33cm,立于东魏武定三年(545年),出土于河南洛阳。
释文:巍故侍中司空公吴郡王墓铭。
赏析:三行十二字。此盖虽笔锋痴钝,但体势稍显柔和圆通,微有婀娜态度。
28.东魏祖氏志盖
作品简介:拓片长40cm,宽40cm,石立于东魏年间,出土于河北景县。
释文:巍故郡君祖氏墓志铭。
赏析:最为常见的九宫格式,三行九字。此篆盖书法用笔朴实,起收处少装饰,但直线与S形曲线的搭配组合颇见匠心,“郡”字右部的处理简洁有趣。
29.西门豹祠堂碑额
作品简介:全碑拓片高156cm,宽112cm,额拓高45cm,宽36cm,北齐天保五年554镌,石在河南安阳。
释文:西门君之碑颂。
赏析:篆额两行六字。此额有篆书人名江希遵,未考是否为江式家族后裔。但篆法宗续秦汉,非同当时的楷篆,当是承接“古篆八法”的江氏家学而来。(按:此碑正文隶字为颜之推所深为赞许的北方书家姚元标所书,姚氏官至左光禄大夫,不仅善书,且精通字学,文字修养深厚。能为此碑篆额,自非等闲书家可堪胜任。)
30.夫子庙碑额
作品简介:全碑拓片高122cm,宽93cm,额拓高30cm,宽37cm,立于北齐乾明元年(560年),立于山东曲阜,现存孔庙碑林。
释文:夫子之碑。
赏析:篆额两行四字。与《西门豹祠堂碑》的方势特征相比,字体显得纵长,更似秦篆,而沉厚如汉额《白石神君碑》、魏额《受禅表》一类。
31.天柱山铭
作品简介:全碑拓片高147cm,宽176cm,额拓高510cm,宽22cm,立于北齐天统元年(565年),石在山东平度。
释文:天柱山铭。
赏析:题额一行四字。字体取势隶楷之间,“山”字有篆笔,增加了古意。题额未知是否与碑文隶书同为郑述祖所书。
32.华岳庙碑额
作品简介:全碑拓片高157cm,宽83cm,额拓髙63cm,宽53cm,立于北周天和二年(567年)的陕西华阴,现存西安碑林。
释文:西岳华山神庙之碑。
赏析:题额两行八字,“神庙”二字残泐不见。北周书家书名最著者是赵文深,由他书丹的《华岳庙碑》保留了杂有楷式的隶书体貌,现在看来那种颇为怪异的夹楷夹隶实在不好恭维,但在那时竟以此为髙妙,可见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好尚,未可轻易以今责古,或以古责今。就其篆额而言,较少楷篆用笔方折的习气,而显得比较圆和婉通,线条勻停如玉著,惜端点处过分装饰化, 整体气局华丽有余而高古不足。
33.刘悦墓志
作品简介:拓片盖长51cm,宽46cm,石立于北齐武平元年(570年),出土于河南安阳丰乐镇。安阳古物保存所旧藏。
释文:齐故泉城王墓志之铭。
赏析:此盖为九宫格式,阳文篆书。笔画厚重朴拙,略显呆滞。“泉”字结构圆活,处理颇为简约,有趣。
34.步六孤须蜜多志盖
作品简介:拓片髙48cm,宽48cm,立于北周建德元年(572年),出土于陕西咸阳,现存西安碑林。
释文:大周進国夫人墓志铭。
赏析:题额三行九字。北周额盖的书写大多带有北魏以来的楷篆传统,比东魏和北齐多了笔趣和活力,比如《张满泽妻郝氏志盖》就打破了一贯板滞和沉闷的常见楷篆版式,草率中带着活泼和轻松的趣味。此《步方孤须蜜多志盖》略显痴肥,但己经偶有出锋,“国”字的外包围处理颇为别致。
35.赫连子悦墓志
作品简介:拓片长69cm,宽69cm,立于北齐武平四年(573年),出土于河南洛阳,于右任旧藏.现存西安碑林。
释文:齐开府仆射赫连公铭。
赏析:此盖为九宫格式,阳文篆书。界格饱满,笔画厚重,端点处右顿笔和出锋的痕迹。“公”字布白较为透气,与右首“齐”字下空形成了呼应。
36.北齐高肃碑额
作品简介:拓片额髙50cm,宽47cm,立于北齐武平六年(575年),出土于河北磁县,碑久佚,清光绪二十五年复出于磁县南刘家庄地下。
释文:齐故假黄钺太师太尉公兰陵忠武王碑。
赏析:额书四行十六字,造型较为生动,结字上紧下松,笔画方圆兼济,悬针收笔,风格近于三国吴之《天发神谶碑》。“公”字空间布白犹为疏朗,下空形成整体章法的一处“气眼”,一个提神的亮点。
37.高妙仪墓志
作品简介:拓片盖长28cm,宽28cm,立于北周宣政元年(578年),出土于河南安阳,现存西安碑林。
释文:雍州扶风郡公主之铭。
赏析:题额三行九字,界格顶满,笔画丰肥大气,朴厚中不乏灵动腾挪之姿。北周时期的楷书志盖多刊刻率直平板,一如北魏《于纂志盖》之类,无甚可观。此《高妙仪志盖》倒是丰腴洒落,雄放开张,可存一格。
38.刘道景造像记
作品简介:全碑拓片高103cm,宽71cm,立于北齐年间的山东沂郡。
释文:北徐州兴福寺居士刘道景X义等大像之碑。
赏析:题额九行十八字。与《文殊般若运碑》相比,此额书显得小巧纤弱的多,基调为隶书杂有楷笔。
39.文殊般若经碑
作品简介:拓片高161cm,宽63cm,额拓髙26cm,宽40cm,北齐年间立于山东宁阳。
释文:文殊般若。
赏析:题额两行四字,代表了北齐隶书刻经的典型书风。点画肥厚壮硕,波画与捺笔尤其顿挫浓重,非同一般。论书者多认为北齐书法有明显的复古倾向,隶书恢复铭石书的主流地位是其显著的表征,除了刻经多用隶书,碑志(尤其是首都邺城及周边一带如河北磁县与河南安阳)也多用此体。刘涛先生所作“磁县出土北齐碑志统计表”收墓志凡29品,隶书志文就有18品;另志盖中隶书2品,篆书12品,楷书1品。又有“安阳地区出土北齐碑志统计表”收碑志凡19品,隶书为10品,篆书1品;額盖篆书7品。这个统计结果在证明隶书的主流地位同时,附带说明了额盖上篆书的比例最高。隋以前,额盖中篆隶古体的兴盛程度,与那个时代复古还是求新的风尚有着微妙关系。
40.唐太师墓志盖
作品简介:拓片长宽尺寸及年代、藏地阙如。
释文:唐赠太师燕文鼎公张公墓志。
赏析:四行十二字。此盖书写笔画匀净,上紧下松,在小篆修长饱满的体势外,尚有楷篆的方折。“师”字右部倚侧婀娜,空间灵动,“张”字垂笔曲线有致。
41.多宝塔碑额
作品简介:全碑高285厘米,宽102厘米,唐天宝十一年(725年)四月廿日建,岑勋撰文,颜真卿书丹,徐浩题额,史华刻字,现藏西安碑林。
释文:大唐多宝塔感应碑。
赏析:两行八字,隶书。典型唐隶风格,蚕头雁尾,笔画丰肥厚重,结构谨严,字形统一,渗入楷法,因强调法度而变化不足,匠气较重。
42.唐尉迟恭墓志盖
作品简介:志盖边长130厘米,无撰书人姓名。唐高宗显庆三年〔658年)立,出土于1971年,是国内发现的最大的一方墓志(今藏于昭陵博物馆〕。盖字为不多见的飞白书。
释文:大唐故司徒并州都督上柱国鄂国忠武公尉迟府君墓志之铭。
赏析:盖书五行二十五字。作为篆隶杂体之一的飞白书,在唐代开始了它的兴盛时期。孙迟先生曾评此盖:“从尉迟敬德墓志飞白书看这种书体的运笔规律,显然多有隶书的笔意。例如平画的起笔,就是遵循‘欲左先右’之法,使用平笔巧妙地作一圆转,再向右取波势。落笔时稍向下垂,然后用侧笔上挑。又如凡立画起笔,皆按‘立笔平搭’的原则,先取平笔作半圆转,然后侧笔垂下。凡点皆不直落笔,而是发挥扁平的特点,作S形转换。飞白书如此用笔,富于卷曲飞动之趣。”这种点画间丝丝露白的独特书体,一笔一画若绢带迎风,舒卷自如,意趣横生。
43.唐管府君碑额
作品简介:拓片及额高宽尺寸阙如,出土于河南洛阳。
释文:大唐故福州剌史管府君之碑。
赏析:题额三行十二字,结字疏朗,姿态婉约,其垂脚收笔及其字形极似倒薤篆的笔法。
44.唐李从证墓志盖
作品简介:拓片尺寸阙如,现存西安碑林。墓主李从证为唐代宦官世家。
释文:唐故陇西李府君墓铭。
赏析:运行九字,字势宽博开张,笔画婉转圆润,可能为李阳冰所书。
45.北宋曾巩墓志盖
作品简介:拓片尺寸阚如。元丰六年(1083年)葬,墓主曾巩为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,盖石已残损。
释文:宋中书舍人曾公墓志铭。
赏析:小篆题盖,两行十字,格式类于碑额。线条细劲匀净,结字纵长、规范,不足是书写意趣较少,整齐中显出僵化。
46.明·固安伯夫人张氏墓志盖
作品简介:拓片尺寸阙如。
释文:明诰封固安伯夫人陈母张氏墓志铭。
赏析:小篆题盖,三行十五字,笔画较粗壮匀称,“陈”字右部与“张”字右部处理略有变异,整体上还是显得僵化呆板。
47.清·觉罗淑慎墓志盖
作品简介:拓片武寸阙如。
释文:皇清册封郡主觉罗氏墓志铭。
赏析:小篆题盖,四行十二字,直线较多,线条细劲和润,书刻皆较为精细,但整齐划一的结字风格,显得僵化。格式上右起第一行“皇清”高出一字,以示敬格。这在志盖上较为少见。可见当时礼仪形式的严与泛,在墓葬中也要有所体现。
免费获取50个高分名字,添加 微信:llucky0309 备注:宝宝取名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7zaixian.com/19634.html